|
|
|
|
 |
南通市蓝天水处理有限公司欢迎您!
地址:南通市海安工业园区海化路43号
电话:0513-88922628
传真:0513-88922628
经理:崔斌/13016790692
|
|
|
|
|
|
|
 |
|
|
|
金属表面除垢、防垢剂如何理工好的应用 |
|
金属表面除垢、防垢剂的有效应用,需结合垢层类型、金属材质、设备工况及药剂特性,从“精准选型、科学操作、全程管控”三个维度统筹规划,以实现除垢彻底、防垢长效、金属防护及环保安全的目标。以下是具体应用要点:
一、精准选型:匹配垢层与金属特性* 垢层的成分(如水垢、锈垢、油污、混合垢等)和金属材质(钢、铜、铝、合金等)是选型的核心依据,选错药剂可能导致除垢无效、金属腐蚀或二次污染。
1. 按垢层类型选药剂 水垢(碳酸盐、硫酸盐等):优先选酸性除垢剂(如柠檬酸、甲酸、氨基磺酸)或螯合剂(EDTA、HEDP),通过溶解或螯合作用去除。酸性药剂需搭配缓蚀剂,避免腐蚀金属。 锈垢(氧化铁、氧化亚铁等):常用酸洗除垢剂(盐酸、硫酸加缓蚀剂)或专业除锈剂(如磷酸类),利用酸溶解金属氧化物,缓蚀剂可保护基体金属(如对碳钢用乌洛托品,对铜用苯并三氮唑)。 油污/有机垢:选碱性除垢剂(氢氧化钠、碳酸钠复配表面活性剂)或溶剂型除垢剂(如煤油、酒精),通过乳化、皂化作用剥离油脂。 混合垢:采用复合药剂(如酸+表面活性剂+螯合剂),分步处理(先除油再除硬垢)或一次性复配,避免单一药剂效果不足。
2. 按金属材质适配药剂 - 碳钢、铸铁:耐受酸性药剂(需加缓蚀剂),但避免强氧化性药剂(如硝酸过量可能导致孔蚀)。 - 铜及铜合金:禁用强酸性药剂(如盐酸会溶解铜),优先选弱酸性(柠檬酸)或专用铜缓蚀型除垢剂(含苯并三氮唑)。 - 铝及铝合金:忌用强碱(会腐蚀铝表面氧化膜),选中性或弱酸性除垢剂(如磷酸二氢钠复配剂)。 - 不锈钢:避免氯离子含量高的药剂(如盐酸),以防应力腐蚀,可选硝酸基或有机酸类药剂。
二、科学操作:把控“预处理-施药-后处理”全流程 除垢/防垢效果与操作细节直接相关,需严格控制预处理、药剂参数及施工程序。
1. 预处理:为药剂“扫清障碍” - 先清除表面疏松垢层:用高压水枪冲洗、机械刮除(如刮刀、钢丝刷)去除浮垢,避免药剂被疏松层阻隔,无法接触硬垢核心。 - 检测金属表面状态:若存在裂缝、腐蚀坑,需提前修补(如用环氧胶泥),防止药剂渗入缝隙导致局部过度腐蚀。 - 预处理水质(针对循环系统):若水中含高浓度悬浮物、氯离子,需先过滤或软化,避免与药剂反应生成沉淀,降低药效。
2. 除垢剂施药:控制“浓度-温度-时间”三要素 浓度:按垢层厚度调整,一般遵循“低浓度起步,逐步提升”(如柠檬酸除水垢,浓度通常为3%-8%)。浓度过高可能导致:① 金属过腐蚀(如碳钢接触10%以上盐酸,1小时内可能出现点蚀);② 药剂浪费及废液处理成本增加。 温度:多数药剂需在适宜温度下反应(如有机酸除垢最佳温度50-80℃,高温可加速溶解但需避免药剂挥发)。低温(<20℃)会导致反应缓慢,需延长时间;超高温(如盐酸超过60℃)可能加剧腐蚀。 时间:根据垢层厚度设定(薄垢1-3小时,厚垢4-8小时),需定期检查(如用试纸测pH值,或观察垢层剥离情况),避免超时导致金属“过洗”。
施药方式: - 小型设备/部件:采用浸泡法(确保药剂完全淹没表面),配合搅拌或超声波(加速垢层剥离)。 - 大型设备/管道:采用循环法(如锅炉、换热器),通过泵使药剂在系统内循环,保证各部位药剂浓度均匀。 - 局部硬垢:采用喷淋法(高压喷淋+药剂),针对性处理顽固区域。
3. 防垢剂应用:以“预防为主,动态调控”为核心 投加时机:新设备启用前或除垢后立即投加,形成保护膜;循环系统需连续投加(如冷却水系统,按补水比例持续添加)。 投加量:根据水质参数(如硬度、碱度、氯离子浓度)计算,例如:水垢预防常用阻垢剂(如聚羧酸类),投加量一般为5-20 mg/L;若水中钙镁离子浓度高,需提高至20-50 mg/L。 协同防护:防垢剂可与缓蚀剂复配(如循环水系统中,阻垢剂+锌盐缓蚀剂),既防垢又防金属腐蚀。
三、适配金属材质:避免“除垢即腐蚀” 不同金属对药剂的耐受性差异显著,需针对性调整: - 铜/铜合金:禁用强酸性药剂(如盐酸、硫酸),可选弱酸性(柠檬酸,pH 3-4)+ 苯并三氮唑(缓蚀剂,浓度0.1%-0.3%)。 - 铝/铝合金:禁用强碱(pH>10),可选中性除垢剂(如EDTA二钠,pH 7-8),防垢优先用硅系阻垢剂(避免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)。 - 不锈钢:控制氯离子含量(药剂中Cl⁻<200 mg/L),防垢可选膦羧酸类(如PBTCA),兼具阻垢和缓蚀作用。
四、安全与环保:全程管控风险 1. 操作安全: - 操作人员需佩戴耐酸碱手套、护目镜、防护服(避免药剂接触皮肤,如盐酸接触皮肤需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)。 - 药剂储存:分类存放(酸性与碱性药剂隔离,避免混合产生有毒气体,如盐酸与漂白剂混合会生成氯气)。
2. 废液处理: - 除垢废液需中和(如加碱调pH至6-9),去除重金属离子(如用硫化钠沉淀)后再排放,避免污染水体。 - 防垢剂废液(如循环水排放)需符合当地环保标准(如COD、磷含量),含磷药剂需控制排放量(避免水体富营养化)。
五、效果评估与优化 1. 除垢效果:处理后检查表面:① 无残留垢层(用布擦拭无粉末);② 金属表面无点蚀、变色(如碳钢应呈银灰色,铜呈紫红色)。 2. 防垢效果:定期监测(如循环水系统每3天测一次硬度、浊度),若出现新垢,需:① 检查防垢剂投加量;② 排查水质是否波动(如补水硬度突然升高);③ 更换适配的防垢剂类型。
总结 金属表面除垢、防垢剂的高效应用,需做到“三步精准”:精准选药剂(匹配垢层与金属)→ 精准控参数(浓度、温度、时间)→ 精准防风险(腐蚀、环保)。同时,结合设备工况动态调整(如季节变化对循环水温度的影响),可实现“除垢彻底、防垢长效、金属无损”的目标。
|
|
|
| |
|
|